参考消息网6月5日报道英国《经济学人》周刊6月3日发表题为《全球生育率暴跌,带来深刻的经济后果》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在工业革命以来的大约250年里,世界人口与世界财富都出现了爆炸式增长。然而,在本世纪末之前,地球上的人口可能减少,这是自“黑死病”以来的第一次。导致人口减少的根本原因并非死亡人数激增,而是出生人口锐减。在人工智能令某些群体欣喜若狂之际,婴儿荒困扰着世界经济的未来,挥之不去。
(相关资料图)
老龄化波及更多国家
2000年,世界生育率是每个女性平均生育2.7个孩子,与保持人口稳定的“替代率”2.1相比,绰绰有余。今天的生育率是2.3,而且还在下降。按国内生产总值排列的前15个国家生育率都低于替代率。这中间既包括美国和大部分富裕国家,也包括总计占全球人口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国和印度。
其后果是,在世界很多地区,小宝宝走路的啪嗒声正被老年人拄拐的咚咚声所淹没。最典型的老龄化国家不再只有日本和意大利,还有巴西、墨西哥和泰国。到2030年,东亚和东南亚一半以上的居民都将超过40岁。随着老人死去、新生儿尚不能完全替换,各国的人口都可能会减少。据预测,除非洲以外,世界人口将在本世纪50年代达到峰值,本世纪末的人口数量将比今天少。即使在非洲,生育率也在快速下降。
世界人口并未接近饱和,年轻人减少导致的经济难题却有很多。一个显而易见的难题是,养活全球养老金领取者正变得越来越困难。退休人口有赖于劳动适龄人口的产出,要么是国家通过向劳动者征税来支付公共养老金,要么是动用储蓄来购买商品和服务,要么是亲属提供无偿照顾。虽然目前在富裕国家,约3名20岁至64岁的人负担一名65岁以上的人,但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下降到不足2人。其影响是提高税收、延迟退休、储户实际收益降低,还可能有政府预算危机。
在职人员与养老金领取者的负担比例偏低只是生育率骤降所导致的问题之一。年轻人还拥有更多心理学家所说的“流体智力”,即为了以全新方式解决问题而进行创造性思考的能力。
这种朝气蓬勃的活力与年长员工知识积累形成互补。它还带来了变化。最年轻的发明家提交的专利更有可能涉及突破性创新。人口老龄化国家——事实上还有这类国家里的年轻人——则没有那么有进取心,也不那么愿意冒险。老年选民也会让政治僵化。由于经济增长时老年人获得的好处少于年轻人,因此事实证明老年人不那么热衷于促进增长的政策,尤其是住宅建设。在老龄化社会,创造性的“破坏”可能更为少见,阻碍生产率的提高,久而久之变成错失良机。
低生育率现实难扭转
综上考虑,人们很容易把低生育率说成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危机。可是,造成低生育率的很多原因本身是好的。人们越富有,往往越会少生孩子。如今,他们面临着各种在工作与家庭之间进行取舍的抉择,而这些取舍总体上是更好的抉择。有更多的选择是一件好事,没有人该为别人抚养孩子。
开明派鼓励增加移民的冲动更冠冕堂皇。但是,这种解决方法也不对症。在当今的富裕国家,移民数量已创历史新高,有助于个别国家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但是,全球性生育率下降意味着,到本世纪中叶,除非有所改变,否则世界很可能面临受过教育的年轻工人短缺的局面。
那会是什么情况?人们经常告诉民调机构,说他们实际上想生更多的孩子。这种愿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因为这些想生孩子的人——实际上是在补贴那些无子女的养老金领取者——无力承担生育更多孩子的费用;或是因为其他无效的政策,比如住房短缺或不孕不育的治疗途径有限。然而,即使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经济的发展仍有可能导致生育率跌至替换率以下。支持家庭的政策历来令人失望。新加坡提供慷慨的补助、退税和育儿补贴,可是生育率仍然只有1.0。
人工智能恰逢其时?
在出生人口不增加的情况下,释放世界贫困人口的潜力将有助于缓解受过教育的年轻工人短缺的局面。在印度,三分之二25至34岁的人口未完成高中教育。非洲的年轻人口将继续增长几十年。提高他们的技能本身是可取的,而且可能把更多的年轻移民打造成创新者,在那些原本停滞不前的经济体里工作。可是,鼓励发展是个两难问题——致富越快,老龄化就越快。
因此,世界最终将不得不面对年轻人减少的现实——而且可能伴随着人口的减少。有鉴于此,最近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谓恰逢其时。一个借助人工智能达到超高生产率的经济体或许会发现,养活更多的退休人员也易如反掌。
最终,人工智能或许能够自行产生想法,减少对人类智力的需要。与机器人技术相结合,人工智能也可能使照顾老人变成一个劳动密集度不那么高的行业。这样的创新无疑会有很高的需求。
如果技术的确能让人类战胜婴儿荒,那就符合了历史发展的模式。生产率在不经意间提高,这意味着人口定时炸弹——比如托马斯·马尔萨斯18世纪预言的大规模饥饿——就不会引爆。婴儿的减少意味着人类的天才减少。但是,那或许是一个人类天才能够解决的问题。
Copyright @ 2015-2022 全球晚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